理论

  • 澄怀古道 浑厚华滋——黄宾虹《浈阳峡》赏析
    黄宾虹(1865-1955),原籍安徽歙县,生于浙江金华,成长于老家歙县潭渡村。黄氏家族原是当地富庶的大户,由于世事变迁,社会动荡,家族衰落。黄宾虹14岁迫于生计,选择去金华做生意。一世辛苦,饱遇挫折。他4岁时,正式识文断字,受父亲朋友的影响,始学习
    查看详情
  • 鲁明军:技艺,物性及空间诗学
    不善言辞的师进滇更像一个诗人,一个只会用创作实践诉诸内心世界的现代派诗人。朴素,安静,忧郁,细腻,不乏智性。且凭一种执著,将“偏见”推至极致。似宗教一般的情怀和精神,但又绝非是一种形而上学的价值祈求。相反,他选择的恰恰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查看详情
  • 确定与不确定的彼岸——胡志颖的艺术精神的求索之路
    在建构某种历史叙事的时候,我们总会分门别类地罗列出诸多现象以及进行阶段性的特征划分,但是如若我们走进历史的细部,就会发现有些人跟既有的那些现象和特征陈述若即若离,很难进行确切归类。他们是行走在“历史的缝隙”之中的人物,但是回过头来看,他
    查看详情
  • 苏州河的味道在照片里是闻不到的,但摄影与上海却有味可循
    摄影是没有气味的,苏州河的气味是在照片里面闻不到的,照片不是气息的载体,但是照片有自己的体系。 在中国,可能就是上海还保有相对完整的都市的历史、传统与文化,这当中包括发展到今天所形成的理所当然的都会性。不过,上海的摄影实践并不意味着只是上
    查看详情
  • 齐白石笔下的送学图:孩子一手搂书、一手抹泪
    又到一年开学之时,齐白石《送学图》被画家韩羽读来玩味不
    查看详情
  • 体验与超验的交响——再谈胡志颖的艺术
    胡志颖是一位难以定义的艺术家。之所以难以定义,在于他并不是一个现实主义者,艺术创作的脉络,通常不是按照社会发展的逻辑来延展,而是以心理探寻为价值倾向,注重内心感受与哲学表达。这使得胡志颖的艺术,不免会有些晦涩,常给人一种拒人千里的陌生感
    查看详情
  • 在神奈川冲浪里,哪里起浪,何处看山?
    西方美术史家认为,现代艺术就在葛饰北斋《神奈川冲浪里》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中产生了;且梵高、修拉等印象派画家在葛饰北斋的启发下创造出一种令人欣喜的新艺术。正在上海博物馆展出的“大英百物展”中,有一件展品为葛饰北斋的《北斋漫画》,可见其对西方艺
    查看详情
  • 吴鸿:异端的权利——关于主体和语言的自觉
    在一个制度化的社会中,一切社会制度、社会规则的制订和形成,都是为了获得其自身结构的稳定性。在中国的社会传统中,由天灾或战乱所引起的群体性迁徙的“流民”现象,一直是历朝统治者所不愿看到的社会问题,因为它游离了制度化社会所推崇的稳定性、秩序
    查看详情
  • 从绘画中看古人的体育运动
    美术与体育虽然是不同的文化形式,但在中国传统的建筑、器物与国画艺术之中,无不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早在原始社会的彩陶和青铜艺术中,就出现了描写体育文化的装饰形象。如在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的陶器上,就有先人运用古朴的线条描绘的“联臂踏歌”的情形;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