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

  • 从《康诺特游骑兵》看大英“无爱不成军”背后
    一个由全部爱尔兰人组成的康诺特游骑兵团,成为了大英帝国最骁勇的兵团,甚至在战场上被称为“恶魔同路人”,然而,他们的命运却让人唏嘘,1850年的一场饥荒使为大英帝国“保家卫国”几乎成了爱尔兰年轻人的最优选择,在他们看来,在战场上拼刺刀简直比月
    查看详情
  • 维亚尔作品的装饰趣味与和谐美感研究
    爱德华·维亚尔(1868-1940)是19世纪最著名、最杰出的画家之一,他与另一位法国画家波纳尔同为法国纳比派的代表人物,具有卓越的艺术成就。笔者曾赴法国和俄罗斯考察交流,得以亲睹维亚尔的原作,从中探索作品奥妙,更为深刻地理解了这位大师作品的精髓所在
    查看详情
  • 吴湖帆《梅景书屋图》赏析:春屋围花 碧澹山姿
    吴湖帆 梅景书屋图 纸本立轴 1929年,上海博物馆藏 吴湖帆(1894-1968),江苏省苏州人,后移居上海。其祖父吴大澂为晚清重要官员、学者、金石学家、书画家,外祖父沈树镛是清代著名藏书家、金石学家。吴湖帆夫人潘静淑属于苏州显赫的“贵潘”,世代为官并好
    查看详情
  • 三种背影,三个世界——弗里德里希画中的背影图像分析
    前言 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是德国19世纪浪漫主义风景画的代表,现今还是德国艺术精神的代表。当学界长期讨论着弗里德里希的“悲剧风景”、宗教风景,还有民族主义反抗者身份的时候,一个颇为显著的绘画特征却被归到了附属位置
    查看详情
  • 折衷革新 独树一帜——高剑父《罗浮香梦美人》赏析
    高剑父(1879-1951),广东番禺人。他是岭南画派的创始人之一。光绪十八年(1892年),他拜于广东著名花鸟画家居廉(1828-1904)门下,开始学习花卉、草虫的画法,奠定传统国画根基。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高剑父再拜同门好友伍德彝为师。伍氏为晚清广州望族,
    查看详情
  • 传统承变与个性创造——占志先生作品观议
    在我的印象里,东北地区因较远中原文化,传统文脉较弱,国画家多取融合西法一途。新时期以来,东北有很多国画家在承袭传统的方面不断做出努力,改变了这种状况。他们学习和发扬传统,在艺术创造上有各自的发挥,形成各自的艺术个性,许占志先生在其中成就
    查看详情
  • 苍古深秀 青山白烟——胡佩衡《水影沙痕》赏析
    胡佩衡(1892-1962),河北涿县人。在近现代中国画坛流派中,北方有个京津画派,其为京津画派代表之一,专攻山水,成就颇高,为艺林推许。当时有诗为证:“不须远访佳山水,即此娱情半幅中。山抹烟痕围野屋,霜疑秋色醉江枫。轻飏不虑三篙涨,疑乃应歌一叶风
    查看详情
  • 卡米耶·科洛:一位风景旅人
    科洛先生是一个协调者而不仅仅是一个填色家,他的构图从来不落俗套,并且因为其色彩的简约而显得那么的诱人。 ——查尔斯·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 让-巴蒂斯特-卡米耶·科洛(Jean-Baptiste-Camille Corot)于1796年7月16日出生于巴黎。在他24岁时,
    查看详情
  • 温情脉脉的讽喻:瓦斯康斯勒的艺术
    《玛丽莲》 《女武神章鱼》 艺术史上利用日常物品创作的艺术家不在少数,但形式上大多粗陋无趣,反叛、颠覆的目的达到了,却往往引发人们对艺术门槛的质疑。而葡萄牙艺术家乔安娜·瓦斯康斯勒(Joana Vasconcelos,1971年生于巴黎)却以其奇诡、华丽的大型装
    查看详情
  • 隐秘的异端
    张森的装置作品似乎是提供给我们解读她的绘画作品的一把钥匙。 装置作品“忏悔盒子(诅咒盒子)”是由两部分组成。“暗箱”是由不透明的黑色盒子构成,观众可以将双手伸进这个暗箱中,在自己也无法审视的情况下,书写或并不书写那些只有自己知道的忏悔、忿恨
    查看详情